球王会一个是女性球友,确实是我说的不太讲究了,不是否定女生的能力,有打得非常棒的女生,我也很佩服。但我想说,毕竟野球场女生太少,男生很少能有和女生同台竞技的机会,这忽然来个女生,腿又长又白,胸肌发达,男生觉得别扭啊,还是放不开,就是凑合打一下,还不敢有身体接触。你说咱打球就是为了痛痛快快出身汗,这么着多憋屈,哈哈,评论里有女同学表示不服,先竖个大拇指,就佩服这份豪气,不过话说回来,佩服归佩服,可不服可以solo啊。
另一个问题就是三月练成运球投篮到底可不可能?说实话,真耐得下性子,三个月,足矣。这个练和你平常打野球是截然不同的,打球你只用惯用的,熟练的动作,而练,就是专门攻克你生疏的动作。一开始自然是不停地掉球,尤其是一个背后运球,球砸在脚跟上弹出去十米远的时候,真的是想赖在地上躺着不起,有的人能爬起来继续练,有的人不能,他看不到成果,他不相信自己,他还想自己已经很厉害了有没有背后运球都无所谓,所以去投自己最擅长的三分篮去了,可运球进步的过程是非常跳脱的,真的是练完不觉得有进步,一觉醒来就莫名其妙会了,练的时候搞不清楚Shammgod的节奏,某一天吃饭看到一个视频忽然就顿悟了,你练的越多,会的就越多,越娴熟,越帅气,这是必然的。三个月,加上练投篮,总共六个月,兄弟们,六个月,就是半年啊,想想你如果问你们的老大科比:假如你突然失去了打篮球的能力,你还能在六个月里做到这些吗?
看你是怎么定义苦练了,野球场打球厉害的有两种,一种每天打的,一种专门训练过的。
如果说三伏天顶着中午两点大太阳去球场练运球,或者深冬下暴雪戴着手套练投篮,算是刻苦努力的话,许多兄弟会笑的。做喜欢的事,不叫吃苦。可能只是早上看比赛学到一招,立马想拿球试试,又或者是新买了科比战靴,配色骚气,脚痒难耐,也可能是怕去晚了占不到场,被兄弟推来守场而已。这些人哪叫肯吃苦啊,这些人称作自制力差都一点不过分,他们总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想去打球,今天放假打球走起,今天上课不如打球,新鞋处女战走起,同学不服solo走起,雪小了可以一战,趁雨还没下大又可以一战……诸如此类吧。
但你还真别说,就是这群人里,出高手。什么高瘦跳投王啦,矮壮篮板怪啦,勾手老大爷啦,体毛犯规登啦,裸奔油腻男啦,各个身怀绝技,都是这堆人里走出来的精英,他们互相熟识,无需口讯,每日下午必准时出山欢聚,霸占一方球场。这类牛逼人物大多出自公园社区,体育场,球馆等公共球场,学生较少,是土霸主。他们为啥厉害?和苦练没啥关系,是数十年的日积月累,是一招鲜吃遍天,互相认识的还好,打外来人一打一个准。这种场都排外,你融不进去,你太菜就不给你传球,你太厉害也不行,也不给你传球王会。
还有些厉害的人物就得从大学里找了,看吧,那些身着学校名队服的,都菜不到哪去。无一例外的,这些人强在身体素质,瘦小的必然速度极快且拥有着令人咂舌的运球,高壮的,热身最爱投三分,拥有娴熟的三步篮和柔和的上篮手感。他们就是所谓的练过,跟着校队教练走过流程,基本的运球,上篮,投篮,都不在话下,最主要是防守,是绝对拉开野球场大部分人水平的,不过他们也有傲气,你非得打他几颗,他才会认真防你,平常就养生球一样,和自个队友嬉嬉笑笑。这类强者最瞧不起上面那些土霸主们,土霸主们表面上会说:“呀,人家这专门练过的就不一样”,其实内心不情愿和这些人打,心说你打得厉害就打呗,吊儿郎当也不防守。这些校队的苦吗?有些苦,有些不苦,苦在不断折返跑累到呼吸不到空气,苦在时常受伤每个人家里都有副拐,苦在肌肉酸痛难以入眠,这些是那些校队要求严格的学校。至于那些不苦的,校队就是个约饭社交群,每天酒局不断,小肚圆溜。总之这类人至少是从高中开始接触篮球,喜爱NBA,喜爱球鞋,他们在进校队之前底子就不错,算是野球场中上,只是系统训练过以后会变得更稳,和这类人打球放心,不会出现上反篮过桥的情况。
这两类,即学生和大叔,组成了野球场的百分之九十九。还有些非常厉害的,但非常罕见的角色,组成了那剩下百分之一。
这些人,只要他们出现,绝对是真大腿。一种是职业队员退伍下来的,一种是黑人兄弟,一种是打街球的,一种是体育老师,一种是女生。这些人为啥大腿?各有原因。
职业队员不必多说,那些人是真苦,训练强度真心大。但他们,是野球场金字塔顶尖的存在,受的苦和实力是成正比的。
女生嘛,去哪都是一片憨厚的笑容,唉呀一声,一群老爷们生怕皮球给人砸着,送球还来不及呢,哪还敢防。
野球场,真要苦练,从没有接触过篮球开始,苦练三月运球,就能比大部分人运球要好,苦练三月投篮,就比绝大部分人要准姿势还要好,然后每天不间断去实战半年,期间多看比赛多看视频,半年以后,你就是野球场一霸。是的,野球场野球场,就是一个野路子,图的就是开心,哪有人每天抽出四个小时专门练习,都是打之前或者打累了才拿颗球瞎练练,练的还是自己本来就会的那些动作,那能有什么进步?不过也正因为如此,那些打了二十多年的也能和打了一两年的乐呵呵玩在一起,野球场也才能遍布中国大江南北,只是相比篮球氛围更好的国家来说,我们的竞争氛围还不够烈,所以水平差距也挺大,那种特别厉害的野球选手,不多。
(长文,,多图预警。。。。)首先要说明的是篮球是比较吃天赋,毕竟是大强度对抗运动,肢体直接接触。
但是无论你是身体素质怎么样,想在原有的基础上提升篮球技术,训练应该成为常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练就一手高超的控球技巧,是很多同学梦寐以求的,有很多人就是因为艾弗森的穿花蝴蝶
但是对这个观点表示质疑的人也很多球王会,因为这个星球最好的控球手—凯里·欧文的控球手型是全手掌贴球。
还有一点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明有很多人的练习手指控球已经很久,可是依旧成效不大。
在相对情况下手大手小并不是控球的决定因素,因为很多身高2米多职业球员,他们的手已经足够大了,也依旧控不好球。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手指控球,手掌不碰球。因为在低重心或者背后运球时手掌是碰不到球的。
然而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体前变向,高低运球等动作不仅仅只是依靠手指的力量。
最典型就是一些高个中锋,他们身高臂长,手掌也足够的大,核心力量也不差,但是在低重心状态下却控不好球。
控球是一个全身协调用力的完整动作,不单单只是靠手指的的力量。尤其是以核心腰腹力量为主导,传导到前臂再到手指继而对球进行控制。
练习控球时手要像吸盘一样,牢牢抓住球,有种把球粘在手上的感觉,保证足够多的受力面积,以保证力量充分施加到球上。
那么从现在开始,从我说的第一个动作开始练习,严格按照要求,一个月后你的球性会有质的提高。
这两个动作控球高度在膝盖以下,双脚像个钉子一样牢牢钉在地面(这点很重要),以最大力量最快速度运球,身体随着球协调摆动。
强度:这两组动作要求左右手每次各练习3~5分钟x4组,中间间隔休息1分钟左右。
要求:摆动时运球高度在肩膀偏下,双脚站立,重心随着运球的节奏转换(感受重心的转换过程)
两组动作熟练完成后,就可以进行大小钟摆结合训练,要充分感受两组动作衔接后节奏的变化。
以上4组动作可以轻松完成·,并达到要求后(各项要求都要求达到哦),不是简单的随便完成,就可以对动作进行强化。
要求:身体半蹲,屈膝向前,充分动用手指的力量对球进行控制,球的高度在脚踝高度。
首先以较高的控球高度,然后突然压低球王会,开始的时候把球控制在腰部,熟练以后把球的高度提高到肩部。
以上3个阶段的训练只要严格按要求坚持训练一个月左右,我说的一个月是连续的每天两小时左右的训练量,可以初步提高球性与球感,尤其对篮球新手。
有很多同学问为什么每次上篮总是差那么一点点,明明已经很努力把球送进篮筐了,球有时候还是蹦筐而出,篮下出手10次但是命中率依旧只有3成左右。
在篮球场上拥有无所不能的360度无死角的终结能力是每个篮球爱好者都在持续不断追求的目标。
而这四种因素都是存在着可变量,意思可以是通过专项训练你可以提高弱侧手的终结能力,强化身体素质,学习强化原有的技术动作来进而提高篮下终结能力。
而比赛强度的提升,没有任何捷径,只有通过扎实的体能训练来适应高强度比赛,因为在高水平比赛里防守压力强悍,终结能力尤其是技术运用会在你原有的基础上大打则扣。
如果你不知道这么开始制定自己的终结能力路线,所以从现在开始,从第一步也是最容易提高的左右手终结能力开始提升。
作为热身基础训练每天可以持续两个小时,左手练完练右手,以弱侧手的打板感觉为主。
源自于前NBA中锋麦肯·乔治经常进行的练习。有两种形态都可以以三步上篮的形式进行。
训练要点:尽量在规定时间完成尽可能多的上篮,充分体会脚步节奏,肩膀抬起,指间拨球的感觉。
强度:四组动作可以按照4x15次的强度进行练习,每组之间休息1分钟左右。
左右手按照4x10次的强度练习,这一点对体能的要求较高,一开始做不到就减量。但是目标是越多越好。
注意点:这个练习很重要,尤其对于篮下打板的感觉和体能都有很好的强化。所以不要偷工减料。
注意点:一开始左手(弱侧手)可能跟不上右手的节奏,那就追左手(弱侧手)进行针对性练习。其次是远距离冲击上篮,一定要保证动作的完整性以及命中率,在却每次上篮保证可以进的情况下,再加快速度。
专项要点:目的是建立手与脚之间起跳瞬间的协调连接,针对的是篮下二次进攻与跳步上篮起跳脚的强化。
这四个阶段按照既定训练强度,坚持训练一个月应该就能看到初步的效果。需要说明的是这四个阶段的强化只能在你原有的身体素质基础上增强篮下的感觉。
一个假期内坚持练习篮下终结能力与控球训练,基本上可以初步提升篮球技术,但是本质上还是要增强身体素质。
浅层:从桡侧到尺侧依次为肱桡肌、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及尺侧腕屈肌;
目标肌群:伸腕肌、伸指肌,同时可以训练到肱桡肌、肱肌,对肱二头肌也会有锻炼作用。
这个动作需要注意:动作的幅度不宜过大,次数不宜过多,易损伤造成关节组织及肌肉细部的损伤和过劳损伤。
需要注意的是,力量的得到提升后,要坚持控球训练,尤其以最大力量最快速度运球,由此充
如动图中那样,就充分运用腰腹力量传导对篮球施加力量,使运球的速度与力量更进一筹。
腹横肌是深层肌肉,对于身体核心力量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它的良好锻炼,能够在运球过程中很好地保持我们的躯干稳定。
动作要点:双脚点地,双手撑地,肩膀与手掌在一条垂直线上,身体呈平板状,感觉腹部收紧。每次撑1-2分钟。
这几个动作基本可以覆盖腹部四大肌肉群和一些小肌肉群,腹部力量对控球能力往深层次的提高至关重要。
尤其注意的在力量提升的同时要进行爆发力的训练,同时坚持控球训练,形成对控球动作的肌肉记忆。
如此循环往复,日复一日的坚持下去不仅控球水平可以提升到一个层次,篮下终结能力,投篮手感也会直线上升。
之前更新的控球训练初级阶段的第一部分的3个阶段,现在继续更新第二部分的3个阶段。在此提前说明的是篮球训练的过程是一个极其枯燥无味的过程,老话说的好: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放在篮球场上也同样适应,在篮球手碰球的那一刻,就可以看出他的基本功水平,篮球场上一个简单的变向不同的水平的人做出来就会有不同的效果,篮球菜鸟与篮球高手对比体现差距的是平时训练留下的汗水,天赋的差距,以及一颗热爱篮球的心。
因此要建立在对自己身体天赋条件足够的了解下,对自己弱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承接去年更新的控球训练的初级训练的第一部分1阶段,那么可以开始第一部分2阶段。
在强化手指的控球球感后,接下来训练的一个重点——全身协调性控球训练。这个阶段控球不单单是练习手掌手指对球的控制,而是全身协调发力,练习增强对球的控制力度。
这个阶段主要练习好重心转换和重心回拉训练,身体重心与控球的结合是控球节奏的基础
动作要求:左脚正前原地运球一次体前变向运球一次,右脚正前侧运球一次。这个动作不是单纯的体前变向运球,要注意他的重心转换与球的协调一致。
重心转换是要连贯自然,左手拉球重心迅速转换到左侧脚,右手拉球迅速转换到右侧。要注意的重心转换时不要突然左边到右边,重心在身体中心要有个过渡(相当于一个停顿动作),有很多同学就是直接左边直接拉到右边,动作太快导致脱节而不协调,从而失去控球节奏。
控球原理是一样的,注重掌握重心转换时的连贯与协调,这个动作切忌做的很飘浮,就是不要省略了中间重心过渡的过程,一套动作要做完整。
而胯下的重心转换往往与体前变向相结合组合成一套连招,一般来说就是重心的连续两次转换。
著名的艾弗森式的变向,重心低,重心转换快,动作协调流畅一气呵成让人拍案叫绝。
在熟练掌握了重心左中右转换之后,就要进行后面一个很重要的重心回拉练习,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重心前后转换。
这个动作尤其对弱侧手的训练尤为重要,因为往强侧突破的话往往球在弱侧手,重心也在弱侧方,也是拜佛这一动作得最关键最精髓的一步。
练习重心转换的关键在质不在量,一定要让身体与球的结合达到一种高度的协调的状态,一开始先慢动作练习,不要急于求成导致重心转换过程不连贯。
国内很多苦练篮球的朋友身上都一身伤病...我个人认为虽然伤病是见证你努力过的证据,但最终身体还是自己的
如果有伤病就一定要去做康复运动,去尽可能的保护受伤部位以免再次受伤,练习前一定要拉伸开 受伤的部位该冰敷的冰敷该治疗的治疗 那些顶尖的球员大部分也不会用可能报废生涯的伤痛换取几天的练习时间
能从跟腱断裂等非常重大的伤病恢复到伤前竞技水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很强大的意志力和motivation...希望在苦练的同时能够意识到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我们队去年去NCAA D1打球的小姐姐在每次学校训练两小时以后还会去和私人训练师再练两小时,从小到大基本每天都在练,结果是我们打过的所有对手无论是包夹还是全场盯防也防不住她场均二十多分将近十个篮板。
在一个大学(小联盟)打球的学姐放假回家的时候每天篮球一两小时举铁一两小时,也得益于她我才能休赛季也碰的到球场...
今年毕业的要去NCAA D1跑田径的队友高中主场最后一场比赛得了四十分 暑假每次篮球训练都能见到她 除了篮球还有基本上每天都有的田径训练 她经常累成狗一样再去和我们打夏季联盟一样得分20+
我自己的话今年是接触篮球第三年,从JV冷板凳到Varsity首发主力 我觉得我不能算是很多人意义上的苦练但只要周末能去球场都会去练上一两小时 我体力不太好所以这一两小时我练到最大效率就不再待了 投篮从推出去到干拔算有滞空,防守变成队内最好,明明是右撇子总被打野球的人当成是左手将 大概和练习分不开关系吧
她自己的故事也蛮好玩,本来想当拉拉队员但因为她爹觉得篮球太费钱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然后就培养出来了现在这样一个厉害到爆的球员。据说以前她练的时候身上和四肢都会带沙袋。如果你们能看到她的比赛视频会发现她有多厉害,每个队三四个人包夹她她也能得很多分,而且是一个天生的领导者。
最后祝每个有梦想并且肯为之付出努力的小伙伴都live up to your dream
我读大学的时候在广州那里黑人东北人很多,我也被东北舍友嘲笑矮过,但是他们来杭州玩了以后发现180算高了……他们也和我道歉了……
高一下那段时间,我去我家旁边的野球场,他们是一群27岁甚至更大的哥哥叔叔们,他们看我长大。看我身高当时有178,体重也有180。大……这个点最重要。他们要我去抢篮板,用身子卡位。我跳的不高,但是身体厚实,用一顶,比我跳的高的抢不到篮板这就够了。
后面开始教篮下要球,顶两下,顶开,转身,打板,进球。就这样,我一有空就和他们打,他们这些人身体很硬实,不脏强度很大。
高二我在学校打球。他们还觉得我不会打,篮下给我球,我单打了对面3个球,他们就觉得我会打了。
最后我最辉煌的事,和2个兄弟,加2个不会打的同学,在篮球赛上打败了对面5人里3人校队的队伍。从此我的名字在我们高中就响亮了…
现在球场拆了。在别的球场遇到他们那些叔叔们,我都有敬畏的心,他们教会了我如何打球
前段时间在球场遇到他们,和他们说我现在上班了结婚了。他们都不信。时间过的真的很快,珍惜你还打得动球的时光。
至于有人说工作就不能去打球了吗。我是一名地铁司机,我早班上完得睡觉…下半年准备结婚,我真的没时间打球了。
初中是上海一重点中学的校队队长,跟很多国内高中生校队的打过,感觉他们技术还行但阅读比赛的能力基本上没有。有几个打过不信极限的朋友,我觉得他们个人能力算强了,但视野,防守之类的小细节一般,个人能力会在我们联盟算中上,但是估计会因为不懂战术被按在板凳上。我打的联盟第一梯队我是唯一一个中国人,d2每个队都会有一两个,d3 20%以上都是中国人。
我也跟cba替补控位打过球,感觉各方面都比我强一点,运球,弹跳和我差不多,速度比我快一点,突破比我凶,三分比我更稳。我中投抛投更好一些。
我172 70kg 能抓框不能扣,速度算快,运球传球投篮突破都不错,运球可以闭着眼睛快速背后运球,基本不掉。在上海的洛克公园算是“厉害”的了。野球场的人经常夸我基本功很好,这是因为我初中三年几乎天天花半小时专门练运球,高中在国外冬天早上5点起床去球馆练球。
然而到了国外,墨尔本第一梯队高中生中控球后卫身高平均182,中锋都快两米。热身的时候基本上是首发五人全在扣。我一般都是全场最矮,唯一的得分机会是靠跑复杂的战术拿到一个大空档出手,阵地战中突破上篮基本不存在的。投三分也很艰难因为大多数学校都采用整场比赛都全场紧逼的战术。
有一次,我后撤步到三分出手(算是好的出手选择了),球已经投出去了,结果对面一个195的小黑从罚球线起跳直接把球删到中圈然后大风车扣进。然后后就被换下了
我运球比他们大多数好,投篮也没比他们差。但我意识到,在高水平的比赛中,我就算在努力我也很难能达到那些天赋怪的水平。
要提一下,这种差距在美国高中比赛中更加夸张,可以看看zion williamson,bol bol,rj barrette这些00后是怎么统治球场的
补充一下:我个人发现野球场上很强的人打全场5v5不见得厉害。野球场上大家都不太信任队友所以单打比较多,或者有球挡拆和突分,打法非常简单,而且对体力的要求远不及全场。我在国外遇到很多打半场很好的大叔,在打全场的时候第一是体力不足,回防不积极(不愿意追快攻),进攻端的手感也会受体力影响;第二是全场意识差,因为经验少,打阵地的时候半场拥着十个人,无球的时候不知道往哪里跑,不懂得拉开空间(比如有些人会一直挤在内线要球,让后卫没办法突破,球也动不起来)。
评论区好多人说我弹跳垃圾,上篮垃圾,我想说那个视频里我做的是jelly果冻上篮,如果不清楚那就不要乱评论。下面放了两个视频都是一两年前拍的,当时大概60公斤出头。
我特地去录了运球视频,训练完让队友帮忙拍的,有点累所以速度爆发力不在最佳状态
加一个新的,因为头发有点乱之前不好意思发哈哈,都是只录了一次,没有挑过,没有排练
知乎上有很多大神,我肯定比不过他们,但我相信自己也是above average,或者算比较“厉害”?
篮球赛季期间,我参加两支队伍,校队和俱乐部队,加起来每周训练四次,打两场比赛(木地板,有裁判、技术统计的),几乎没时间健身
校队训练的强度大到我的背心,内裤,裤子的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湿光,长袜的上沿都被顺着小腿留下来的汗给浸湿(流汗这么多因为第一我流汗本来就多,再有就是我比外国朋友训练得更卖力)
训练内容主要是团队进攻、防守,还有一些体能训练(我体力算好,跑5km 20分钟不到)
为了保持这样大的运动量还不影响学习,我每天吃4顿 3500大卡,有时还要吃蛋白粉、肌酸和bcaa。我训练的时候会喝大量电解质饮料,训练结束会拉伸很久
也不知道说你们什么好,说我驼背的,你们要知道背弯着可以让你的手垂得更低,自己可以试试,髋关节角度弯太小运球的时候会很不舒服!
更新,现在弹跳又涨了一些,今年扣篮有望,相信热好身可以跳到95cm左右。